理学院开展“糖香飘古道,你我共传承”寒假社会实践

1月19日至22日,理学院2222105042团支部“糖香古道”实践团就非遗“古法麦芽糖”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本次实践活动帮助和引导更多青年学生深入了解当前的乡村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宣传保护非遗文化。

为更好了解传统麦芽糖制作工艺,在正式开展实地调研活动之初,“糖香古道”实践团成员首先前往苏州观前街进行参观调研,通过对比各色糖果款式,对于传统麦芽糖工艺及新式创新型糖果款式进行比较品尝,对麦芽糖发展和演变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古街销售人员介绍:“古法麦芽糖,作为店里的明星产品。自从上市以来,就成为了顾客的甜蜜之选。麦芽糖作为中国传统美食,采用精选优质麦芽精心熬制而成,在兼顾美味同时也有润肺止咳、健脾养胃的功效。”这让实践队员们认识到:古法麦芽糖,不仅是一种经典的美食,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


与此同时,团队成员以了解年轻人对古法麦芽糖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展开了线上调研。通过收集年轻人的购买偏好和看法,分析得到了影响消费者群体购买古法麦芽糖意愿的四个关键因素:

1. 品质优良和口感独特:年轻人对麦芽糖的品质和口感有较高的要求,更愿意购买由传统工艺制作的麦芽糖。

2. 文化意义和传统价值:市民对麦芽糖的文化意义和传统价值有认同感,愿意购买古法麦芽糖以支持文化传承。

3. 健康与营养价值:消费者对麦芽糖的营养价值关注度较高,认为古法麦芽糖更加天然、健康,从而愿意购买。

4. 价格合理:关注麦芽糖的价格,认为价格合理才会愿意购买,价格过高则可能影响购买意愿。

在了解了以上相关内容后,实践团队在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开展实践。他们来到如饴麦芽糖工作坊,深入了解麦芽糖的制作过程。

如饴麦芽糖工作坊通过家族四代人接续传承,已有百年历史,并于2013 年被评为江苏省省级及无锡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实地调研中,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古法麦芽糖生产的过程:以大米和大麦为原料,将发好芽的大麦磨成浆和蒸熟的大米混合,经一天一夜发酵后过滤取汁,制成麦芽糖浆,再经过熬糖、炒糖、掼糖、包芯等工序制成麦芽糖。

在学习制作过程之后,作坊老板张先生邀请团队成员进行了品尝。手工麦芽糖呈现出金黄色,咀嚼中带着温馨的甜香,颇具浓郁的麦香味让成员们记忆犹新。接着,团队成员向张先了解麦芽糖的销售情况,张先生表示,购买古法麦芽糖的消费者集中在40-70岁。近年来,年轻人对古法麦芽糖的购买量有上升趋势,但中老年消费者仍然是消费群体的主力军。

最后,团队成员根据年轻消费者对麦芽糖的消费意愿的影响因素,结合糖坊的实际情况,对糖坊的转型升级方案给出一定的建议,如:运用多种营销渠道,如直播平台、社交媒体等宣传,也可以和附近的严家桥古镇合作进行宣传推广;在保留古法麦芽糖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出新口味、新概念的麦芽糖产品,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等等。张先生对团队成员的建议表示赞同,并表示会参考建议对古法麦芽糖作坊进行升级,希望吸引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深入了解了麦芽糖的制作魅力,而且通过实地调研和分析建议,团队成员为古法糖坊的转型升级贡献一份力量,展现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的精神。希望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呼吁古法麦芽糖制作工坊及更多传统工艺制作工坊,都能够走在不断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共同努力,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做出积极的贡献。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