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学院开展“追红色足迹寻党史,热血青春共筑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鼓励新时代大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追求,培养勇于担当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近日,经济管理学院外联部门的共青团员志愿者在学院关工委、团委指导下,分别在上海市、江苏省和江西省三地开展了“追红色足迹寻党史,热血青春共筑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在上海,志愿者在周畅同学的带领下,一同观看了历史战争电影《八佰》。电影讲述的是1937年淞沪会战的最后一役,“八百壮士”奉命坚守上海四行仓库,以少敌多顽强抵抗四天四夜的感人事迹。

他们还到位于上海静安区的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进行参观学习进入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谢晋元团长在赴淞沪战场前留给妻子的家书。家书中不仅展现了 “舍小家为大家”的家国情怀,以及对中国抗战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讲解员的讲解后,志愿者知晓了大多数驻守的士兵年龄仅刚成年后,看着一封封他们在最后一战牺牲前留下的家书,年龄相仿的志愿者无不深受触动。战士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英雄气概,让大家心潮澎湃,感动泪流。

参观过程中,志愿者还体验了“战争部署体验活动”。活动中他们切实感受到了敌人猛烈的炮火攻击,同时学习到了应当如何用精准而高效的方式进行战略部署,以及用“四两拨千斤的方式”保留己方力量、以少胜多的经验知识。

参观抗战纪念馆,使志愿者深入体会到在那段峥嵘岁月里,先辈们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不易。了解到谢晋元团长带领的部队血战到底,以死殉国的英雄事迹,深刻感受到中国士兵头可断、血可流、在敌人面前绝不屈服的民族气节。在了解了当年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生活的艰苦后,大家更加珍惜现在的由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和平。

志愿者还在蔡安琪、罗益垚和薛少玲三位同学的带领下,拜访了参加过朝鲜战争、甘孜叛乱等战役的老兵,共学优秀网络红色团课《红色传奇》、《百炼成钢:中国共产党的100年》、《永远的长征》等党史影像共读优秀的历史文学小说《红岩》。在三位同学前期认真的准备和学习下,为其他成员以采访视频、PPT展示和美文共读等形式汇报了他们的收获和感受。

汇报结束后,一位志愿者感慨道:“这些活动让我更深入地走进了红色历史,更加体会到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确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的长河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讲解员罗益垚补充道,“而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让大学生了解红色历史文化,更能增加爱党、爱国的自信。以网络红色团课来学习党史,可以使他们在学习党史中实现灵魂的洗礼、思想的升华,更加坚定对党的热爱。”

在江苏连云港市山东临沂市,志愿者跟随着杨超同学的脚步来到位于连云港市的抗日山、小沙子纪念碑和位于山东省临沂市的芦山抗日防空洞。抗日山上当时遗留下来的青翠松树无形中塑造了肃杀的氛围随着青石路不断向前,便到了抗日山的纪念馆和烈士纪念堂堂中陈列着铁迹斑斑的大刀、枪支以及烈士们的遗物。在解说员的讲解下,志愿者了解到纪念堂内有26位国家领导人和将军的碑刻。他们为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为了祖国统一繁荣强大、人民生活幸福而牺牲自我。参观后,大家百感交集,中国军民的大无畏精神而深深动容。

芦山的抗日防空洞,外面看来虽是一座荒山,但里面的山洞四通八达,洞口石门敦实厚重,洞中还有存留的陷阱和栈道。然而就是这没经过现代化改造过的荒山,这漆黑的山洞、乱飞的蝙蝠、锈迹斑驳却依然坚挺的栈道,更让志愿者感受到当年中国人民抗战所付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坚定的信念。

登上百米高的抗日山,四周的农田硕果累累尽收眼底,无不体现着劳动人民的力量。志愿者为中国共产党引领的新时代所展现的国家富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好景象而自豪

此次追红色足迹寻党史,热血青春共筑中国梦”社会实践,旨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让大学生们在活动中充分了解中国共产党的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志愿者一致认为作为一名合格的共青团员应当自觉地铭记抗战历史,要切实做到知史爱国、崇尚英雄、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幸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周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