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家庭面临共性教育挑战,如存在代际沟通壁垒,亲子交流有效性不足;大学生作息管理失序,昼夜颠倒;网络依赖现象显著,游戏成瘾,自控力差;学业规划意识薄弱,缺乏持续性学习动力。基于此,为构建和谐的家校共育机制,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3月11日晚,海洋学院特别邀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于海凤在线上为学生家长开展“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家庭沟通技巧”专题指导。
于海凤巧妙地以“为亲子关系打分”为互动引子,揭示了当下父母所面临的双重困境:一边是孩子的声声抱怨,另一边则是社会的殷切期待。她明确指出,在子女教育的征途上,父母亟需的是援手与支持,而非无情的指责;同样,孩子作为子女,在成长旅途中也呼唤着更多的理解与帮助,而非苛责与压力。
生活中本应最为亲密且令人满足的关系,却时常引发疏离与厌烦之感。于海凤首先倡导家长们从孩子所处的社会与生活环境出发,深入探究孩子在生活、学习、人际交往、个人发展及情感层面的困扰,并着重关注大学阶段孩子所面临的任务与挑战,以此全面而真实地理解自己的孩子。随后,她向家长们传授了通过提供坚实的社会支持、与孩子探讨多元话题以深入其内心世界等方法,助力孩子化解难题,维持心理健康的平衡状态。
随后,于海凤针对“如何改善沟通技巧”这一话题,巧妙融合理论与实例,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述。她倡导家长重新定位角色,力求由“管理者”向“支持者”华丽转身,推行家庭会议机制,践行平等、尊重与鼓励的原则,帮助孩子寻觅归属感与价值感。她建议打造“安全港湾”,设立情感交流密码,通过特定表情包或词汇作为沟通桥梁,创建家庭云端共享文档,携手记录成长足迹与心灵点滴,共同守护“成长里程碑”。此外,她还强调构建边界意识的重要性,推行“24小时冷静思考期”,制定“家长准入指南”,并鼓励角色互换体验。在沟通技巧层面,她提倡以开放心态接纳对方,精进积极倾听的艺术,掌握“门把手”沟通法,实践3:1对话原则,即每提出一个批评或建议后,跟进三条正面反馈或鼓励。会议尾声,家长分享了学习收获,于海凤针对家长们提出的诸多疑问,进行了详尽的在线解答。
海洋学院精心策划的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博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赞誉。有家长形象地比喻,这场讲座如同在心田播撒下一颗智慧的种子,为家长们后续维护和增进亲子关系指明了方向。更有家长感慨,通过聆听讲座,他们掌握了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即从深入理解孩子的心理特质着手,灵活运用沟通技巧,赋予孩子充分的尊重与正面引导,为孩子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