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至2月5日,人文社科学院“故土文韵”实践团在各自成员家乡开展了以“‘青’心寻根,情系家乡”为主题的寒假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家乡资源讲好家乡故事,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实践团成员徐嘉仪同学走进大连市博物馆,探寻家乡文化。近代大连展厅的历史照片和文物,让她深刻体会到家乡人民在屈辱中抗争、在苦难中奋起的民族精神,参观结束后她还在二楼活动厅学习大连非遗螺钿手工制作。通过此次实践,可以更加了解家乡历史,她认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每个人都有责任了解家乡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讲好家乡故事。
实践团成员沈静奕同学在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镇参与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宣传保护活动。在这个有众多水资源的江南小镇,开展了“争当河小青”实践活动。她和团队成员来到河边上,拿铁夹和塑料袋,还给河边一片净土。通过这次活动,她不仅在寒假之余保护了家乡的环境,还鼓舞和带动更多的人投入环境保护之中。
在广东珠海,实践团成员习书艺将目光聚焦于珠海三灶这一独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鹤舞。她通过展览中的鹤舞道具、服饰及历史照片,进一步加深了对鹤舞文化的理解。此外,她还采访了博物馆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鹤舞在珠海三灶地区的传承与发展情况。她表示将积极投身于鹤舞文化的宣传与推广,为传承和弘扬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贡献力量。
实践团成员徐叶楠同学以家乡最新开展的助农直播为切入点,聚焦探索扬州宝应的特色产品及背后文化。通过实地走访扬州宝应电子商务中心,进一步了解文化市场发展情况。此外,徐叶楠同学还走进了船闸村电商直播间,与工作人员进行了一场精彩的助农直播,亲身感受家乡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江苏盐城,实践团成员于采静同学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积极开展红色文化宣传活动。她在社区通过讲座讲述了滨海大地上的革命故事,配合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展示,让现场听众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念与无私奉献。她希望让更多家乡人了解到本地红色文化,激励更多年轻人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
实践团成员李笑涵同学在宁夏聚焦贺兰山岩画特色文化资源进行参观与宣传。她实地参观了贺兰山岩画景区,亲自观看岩画,感受岁月纹理,探寻岩画蕴藏的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图景,领略古代人民的智慧,此外她还和贺兰山篆刻技艺非遗传承人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她号召更多的人前来参观与旅游,欣赏“塞上江南”宁夏银川的独特景观以及风土人情。
实践团成员姚钰蓉同学前往吕四大洋港码头进行社会实践。吕四港镇具有先天的地理位置优势,吕四港镇历代人靠着打鱼谋生。因为渔民们长期在出海,为了解闷,创造出了享誉中国的渔歌号子。姚钰蓉说,吕四港镇的渔场文化成就了吕四的经济发展、知名度、对外影响力等,它需要我们一代一代的后代们传播好这种文化。
此次“‘青’心寻根,情系家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让大家重新认识了家乡的文化,更在青年群体中播撒了文化传承的种子。期待未来能搭建更广阔的文化交流平台,让更多青年用创意激活传统,以实践守护文脉,共同书写新时代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青春篇章。
【徐嘉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