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院开展“守护家乡非遗,我为家乡扬名”寒假社会实践

为了促进文化传承与保护,增强人们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提升家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机械工程学院在此次寒假期间发起了“守护家乡非遗,我为家乡扬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利用小红书、快手等热门社交媒体平台,学生们在春节前后发布了一系列介绍家乡非遗文化的作品,成功吸引了众多网友的关注。据统计,这些作品的浏览量总和超过了7500次,激发了网友对家乡文化的兴趣。

来自扬州的路珊珊同学是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扬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路珊珊走进了扬州非遗珍宝馆,亲身体验了非遗的魅力。其中,扬州玉雕以其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造型深深吸引了她。每件玉雕作品都凝聚了工匠的心血与智慧,展现了扬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路珊珊不仅认真阅读了作品介绍,仔细观察了作品的每一个细节,还用相机记录下了这些精彩瞬间。她随后撰写了一篇图文并茂的小红书笔记,详细介绍了扬州玉雕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艺术特色。笔记发布后,迅速获得了许多点赞和积极的评论,网友们表达了对扬州玉雕的喜爱以及对路珊珊同学宣传家乡非遗的赞赏。

巩妍同学来自甘肃庆阳,她带来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庆阳香包。庆阳香包,又称绌绌,是一种集立体造型和平面刺绣于一体的纯手工民间艺术品,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巩妍深知庆阳香包是家乡的一张亮丽名片,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一非遗文化,她制作了一个短视频,介绍庆阳香包的文化寓意和传统习俗。视频发布后迅速传播,获得了1400多次的浏览量,成为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作品之一。许多网友表示,通过她的视频,他们对庆阳香包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对庆阳这座城市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鑫宜同学来自江苏宝应,宝应被誉为“鱼米之乡”和“荷藕之乡”。她制作了一个视频,带领网友领略了宝应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特色美食。视频中,她介绍了宝应湖的秀丽风光,讲述了荷藕在宝应的种植历史和文化传承,还宣传了宝应的特色美食大闸蟹等。这个充满生活气息和情感温度的视频,让网友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宝应的独特魅力,收获了5800多次的浏览量。

顾馨岚同学来自江苏无锡,无锡同样拥有丰富的非遗文化。她在小红书上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无锡非遗的笔记,内容涵盖了传统手工艺、民俗文化等方面。她介绍了无锡惠山泥人、泰伯庙会、留青竹刻等著名非遗项目,并通过文字和图片生动展现了无锡非遗的独特风采,收获了110次的浏览量,让更多人了解到了无锡的非遗文化。

除了这四位同学,小组的其他成员也积极参与了活动。他们深入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并通过各自撰写的笔记,将这些文化知识传播到了网络的各个角落。此次活动不仅让小组成员深入了解了家乡的非遗文化,还在网络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许多网友在观看作品后,对非遗项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希望有机会亲身体验。活动还引发了网友对家乡文化的关注和思考,许多人开始主动了解家乡的非遗文化,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了文化自信。

通过这次活动,小组成员深刻认识到新媒体是宣传推广非遗文化的有力工具。在信息时代,利用小红书、快手等平台,可以迅速将家乡的非遗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同时,他们也意识到非遗传承保护不仅是政府和专业机构的责任,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作为年轻人,更应肩负起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使命,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为家乡扬名,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家乡文化。只有这样,家乡的非遗文化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源远流长,永不褪色。

【路珊珊 巩妍 周鑫宜 顾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