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院开展“城乡携手共奋进,爱心筑梦绘彩虹”寒假社会实践

城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犹如一座连接山川的桥梁,将城市的创新思维与乡村的传统智慧紧密相连,激发出耀眼的火花。为响应国家“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号召,1月16日至2月7日,机械工程学院的“城乡携手,爱心筑梦”实践队的青年们,带着对乡村的热爱与责任感,踏上了深入乡村的共助之旅。此次活动不仅旨在通过大学生的返乡实践,推动城乡资源共享,助力乡村振兴,更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乡村、服务乡村的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感悟责任,在奉献中收获成长。

实践队成员们分赴全国各地的乡村,用实际行动书写青春篇章。在六安市金安区双河镇莲花堰村,孟瑞满怀热情地走进乡村,宣传垃圾分类等相关知识,增强村民的环保意识,为建设环保、和谐的乡村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据统计,孟瑞走访了50余户村民,发放了200多份环保宣传手册,并组织了2次垃圾分类讲座,参与村民达100余人。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江南区与银川市兴庆区中南街道,黄伟杰、胡周龙、陈思宏和朱子慕亲身参与社区街道的环保卫生工作,帮助维护并美化日常活动场所,为居民生活提供干净卫生的环境条件。他们共清理了10余条街道,得到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社区居民王阿姨欣慰地说:“这些年轻人真是帮了大忙,街道干净了,我们住得也更舒心了。

在陇西县菜子镇中川村,朱亚永用城市智慧帮助乡村老人激活社保卡,为乡村老人的日常生活带去便利。他帮助了30多位老人激活了社保卡,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手机查询社保信息;在南通市通州区川姜镇双桥村,朱瑞涵“加入”村委会,体验当地村委会的日常工作,融入乡村,切身感受并帮助解决村民日常的困难与问题;在贵州省普安县兴隆村的邓星勇更是亲身加入乡村道路环境改造的建设中,并积极参与社区帮扶,用实际劳动助力乡村生活改善。

在常州市钟楼区瞿秋白纪念馆,胡鑫化身为“讲解员”,用简单风趣的语言,将传统文化历史传播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深刻了解那一段历史往事,并亲身体验版画拓印,帮助展示和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技艺。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团的成员们收获颇丰。他们深入乡村,切身体验到了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深知城乡交流互助的重要性。在城市,人们可以享受到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高品质教育,体验高水平科技带来的便利,而在乡村,这些资源却相对匮乏,乡村需要城市的帮助。同时,实践团成员们在与乡村居民的交流互动中,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曾思琪表示,今后会更加珍视与尊重乡村文化传统,此次实践让她对乡村的认知更为深刻,情感也愈发深厚。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她也将更加关注乡村的发展,致力于促进城乡融合,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曾思琪 邓星勇 孟瑞 陈思宏 胡鑫 胡周龙 黄伟杰 朱睿涵 朱亚永 朱子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