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学院开展“垃圾分类新时尚 绿色生活我先行” 暑期社会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号召,倡导低碳、健康的绿色生活理念,让垃圾分类逐步深入到人们日常生活中,提高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增强垃圾分类的环保意识。8月初,生物技术学院“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共建美丽家园”团队志愿者在扬州市江都区开展了“垃圾分类新时尚 绿色生活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

在扬州江都区爱心暑托班,志愿者梁川巧妙地采用生动有趣、寓教于乐的宣讲方式,通过展示图片、观看视频,有奖知识问答和游戏互动等形式向孩子们讲解垃圾的来源和危害、不同垃圾的正确处理方式,以及常见的需要分类的物品有哪些等知识,孩子们也解锁了正确投递垃圾的方式。课堂上气氛热烈,孩子们认真倾听,积极互动,收获颇丰。在孩子们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后,志愿者巧妙运用游戏活动对孩子们的积极影响,将垃圾分类的各类操作材料投放到区域中,孩子们自主参与,成功开启垃圾分类小达人之路。

在扬州市江都区龙川小学城南校区,团队成员结合该校绿色教育特色,为孩子们开展了绿色主题宣传活动。活动利用了学校功能室,带领孩子们体验了扬州非遗《万福江豚》雕版印刷的制作过程和学习江豚诗句,了解江豚文化,生动的科普内容激发了大家保护生态环境的热情,提升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共建美好家园的主动性,在孩子的心底悄悄地播下绿色的种子。

紧接着,小朋友们跟随志愿者来到附近社区进行垃圾清理社会实践,将学习到的垃圾分类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中,以实践来加深对垃圾分类相关知识的记忆,并进一步鼓励孩子们在家中也应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志愿者在社区门口发放垃圾分类宣传书签,向居民详细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解答日常垃圾分类中容易碰到的问题,呼吁更多的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营造人人学习、人人知晓、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从“扔进一个筐”到“细分四个桶”,从“新时尚”到“好习惯”,垃圾分类这件“关键小事”背后关系广大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是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倡导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做好垃圾分类工作,为打造美好人居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本次暑期实践活动,既宣传了垃圾分类环保知识,又倡导了绿色生活理念,让大家知道了绿色发展同每个人都息息相关,提高全社会对绿色生活理念的理解和认同,让我们都来做绿色生活的践行者、推动者,用行动创建美丽家园。

【梁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