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化学院开展“传承文化薪火,谱写文明新篇”社会实践活动

7月份,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2122119021团支部开展以“传承文化薪火,谱写文明新篇”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旨在鼓励莘莘学子走入家乡探索本土文化,将所知所学反馈社会,上好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中华文化”小课堂。

7月12日,实践团成员季恬滢参观了浙江金华浦江县上山遗址。上山遗址出土的夹炭陶片的表面,发现了较多稻壳印痕,胎土中羼和大量稻壳、稻叶,遗址还出土了稻米遗存。这是长江下游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稻作遗存,为稻作农业起源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上山遗址馆中间模拟了考古挖掘的现场,周围陈列着上山先民们的朴实智慧。同时,可以了解到他们那时候的生产工具,如石球,穿孔石器,磨盘磨石等。遗址馆还采用了现代技术,专家们对遗址中出头的人类头骨,进行3D还原,模拟上山先民的外貌。

7月18日,实践团成员李沙轩参观了镇江市中国醋文化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一座集历史传承、文化展示、科普教育及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不仅是中国醋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展示镇江千年醋业发展史的璀璨明珠。其内部布局精巧,分为多个展区,包括历史沿革区、传统工艺展示区、现代生产流程区、产品品鉴区及文化体验区等。各展区通过图文、实物、多媒体等多种展示手段,生动再现了镇江醋从古代手工酿造到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演变历程,让游客在参观中感受到醋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和互动体验,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镇江醋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文化影响及现代发展成就。它不仅是一个传承和弘扬醋文化的平台,也是促进文化交流、增强公众对传统文化认知的重要窗口。

7月23日,实践团成员来到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学府路17号德化陶瓷博物馆,简单了解了制作瓷器的工具和过程,欣赏了精美的瓷器制品。此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主要欣赏了由德化白瓷制作的佛家人物雕像。德化白瓷,‌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被誉为“中国白”和“东方艺术”。它起源于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具有白度好、光泽度高、热稳定性强、耐温、耐压、耐磨、耐腐蚀等特点。佛教和德化陶瓷艺术的碰撞与融合,绽放出了绚丽多彩的佛教题材的陶瓷艺术品,在大大丰富了自身精神内涵的同时,也推动了佛教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7月30日,实践团成员温凯添参观了南京市侵华日军纪念遇难同胞纪念馆。该馆正大门左侧镌刻着邓小平同志手书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名。陈列分广场陈列、遗骨陈列、史料陈列三大部分。广场陈列由悼念广场、祭奠广场、墓地广场等3个外景陈列场所组成。其中悼念广场内有一座外形如十字架,上部刻有南京大屠杀发生时间的标志碑、“倒下的300000人”抽象雕塑、“古城的灾难”大型组雕及和平鸽等部分组成。祭奠广场有刻有馆名的纪念石壁、郁郁葱葱的松柏和用中英日三文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出发时,正好赶上南京下雨一进入幸存者照片陈列的管里的时候,眼泪会不受控制的流出勿忘历史,历史永远是最好的教材,也很感谢祖国现在如此强大,感谢为我们美好生活付出的每一位可爱的人。

此次“传承文化薪火,谱写文明新篇”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让实践队员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实践团全体成员将传承青年精神,强化融入社会深入基层的使命担当,锐意进取,知行合一,做有青春担当的江科大学子!

【李成丽 季恬滢 李沙轩 温凯添 胡仁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