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弘扬劳动精神,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加强垃圾分类回收意识,江苏科技大学自动化学院“垃圾分类,情榕万家”实践团开展以“做好垃圾分类,共创文明新风”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学子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良好风尚。
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在各自家乡分别开展实践活动。成员们首先学习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了解各个标识的意义以及不同颜色垃圾桶的含义,按照标识能对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进行正确投放。
具备了垃圾分类相关知识后,实践团成员开始在各个街道或社区参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按照四种类型将垃圾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然后进行垃圾收运将垃圾从垃圾桶中收集起来,运往垃圾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包括焚烧、填埋、堆肥等方式。
为了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实践团成员还对垃圾分类知识进行宣传。传播“生态文明,从我做起”的生活理念,主动做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者、文明生活理念倡导者,以实际行动带动身边人参与到垃圾分类和劳动实践中。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学习到了垃圾分类的方法及步骤,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垃圾分类人人受益。青年学子应该坚持源头减量,养成低碳节约、循环利用的生活方式,积极参与“光盘行动”,减少使用一次性餐具等,努力做到垃圾减量,减少污染,从源头上控制垃圾生成总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从而减少垃圾分类的工作量,更好的提高垃圾分类的效率。
【赵一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