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与弘扬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8月22日,经济管理学院“拾遗”实践团前往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开展“致知力行续传承,擘画振兴新非遗”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探寻非遗足迹,感受传统魅力。当天上午,在非保中心展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团成员们有序参观了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实践团依次参观了“太平泥叫叫”等特色工艺品专题展览、“白蛇传传说”主题文化展示厅、镇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等,厅内采用陈列展演等方式,辅以动漫、视频等互动,精心选择市级以上非遗项目进行展示,实践团成员们进一步了解和欣赏到了镇江本土的非遗项目及其作品,中华文化博大精深,非遗文化历久弥新。
践行传统技艺,体验多彩面塑。参观结束后,实践团成员在“面塑”非遗传承人陈斌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和制作非遗作品。活动开始,陈斌老师详细介绍了面塑的材料、历史渊源以及制作绣球花的技巧。随后,在陈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实践团成员融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经过揉、搓、压、粘等工序,精心制作自己的作品。制作过程中,成员们出现不少问题如手中的作品与想象中不符,陈老师不时提醒要仔细观察,大家交流心得,展示成果,整个现场洋溢着喜悦与幸福。陈斌老师告诉成员们,面塑虽然是非遗文化,但在当今生活已有广泛的应用,譬如手办、三维动画设计制作等。非遗连接现代生活,在制作“面塑”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感受到民间工艺品塑造的不易,明白了精湛工艺的背后是日复一日的积累,离不开“工匠精神”。
访非遗传承人,续文化传承路。随后,实践团成员与馆内老师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弘扬进行座谈,老师介绍了非遗的十大门类以及镇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此外,实践团成员对非遗传承人陈斌进行专访,在被问及是什么支撑着他坚守在非遗文化宣传和传承的岗位上时,陈斌老师表示,不论是家族传承的责任,还是非遗传承的要求,又或是为了学生技艺的提高,都让他坚守传统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对于当代大学生,陈斌老师认为如今的年轻人应该多动手,学一些实用的技能,提高动手能力,积极主动投身于传承非遗文化。
心系非遗传承,焕发非遗新生。最后,实践团成员组织开展主题为“致知力行续传承,擘画振兴新非遗”宣讲会。宣讲过程中,团队成员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古今文化的融合,与现今人们美好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传承是世代的努力而非一日之功。新时代大学生应当积极承担非遗文化的宣传和传承工作,以非遗文化助力乡村振兴,发挥以传统技艺类为主的非遗在带动城乡就业、促进增收方面的独特优势。
“拾遗”实践团成员,在探寻非遗足迹的旅途中,深刻认识到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的重要性,践行传统技艺、专访非遗传承人,以非遗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宣传与弘扬非遗文化。当代大学生应当深挖非遗价值,以实际行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代价值,焕发非遗传承创新创造新活力,塑造更多为世界所认知的中华文化形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卢再佩 刘思瑶 陈昭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