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学院开展“垃圾分类,青春助力”科普活动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助力有关部门垃圾分类工作,同时向广大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小知识,增强群众对垃圾分类的意识,江苏科技大学粮食学院循环之美公益服务实践团于8月中旬在江苏张家港朱家宕村、金香花苑以及江苏科技大学周边地区开展“垃圾分类,青春助力”科普活动,并携手社区、乡村居民,进行“纸箱仿造,萌宠来袭”手工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前,实践团成员们首先分组去拜访朱家宕村、金香社区以及学校周边社区的居民,了解他们的垃圾分类投放习惯以及垃圾分类意识,为集体宣讲做好调研及准备工作。

宣讲当日,成员们在金香社区会议室向参加活动的居民朋友讲解垃圾分类现状,主要向基层群众介绍垃圾的去向、危害及处理方法。并讲解垃圾分类的好处,指出常见垃圾分类误区,给出垃圾分类的建议和正确做法。

随后,团队成员携手乡村、社区居民一同进行“纸箱仿造,萌宠来袭”主题手工实践活动,赋予堆在角落的废弃纸箱新的生命,让居民们在实践操作中变废为宝,创新创造,增强日常生活中看似无用之物循环利用的意识。

活动过程中,社区小朋友们思如泉涌,按照自己的创意,拿起一个个废弃的快递纸箱,剪掉上面的纸盖子和四边多余部分制作动物身子,将边角料用胶水粘上当脸和耳朵,画上花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装配套绳,一只只简约又可爱的纸箱萌宠就诞生了。

大人与小孩积极互动,共同体验循环利用废弃物给生活增添的情趣,温馨且美好。

团队成员凭借趣味性、探索性的方式让小朋友感受变废为宝的魅力,引导小朋友自发关注身边的废弃“宝物”。在小朋友的心中埋下循环利用的种子,从小培养绿色创新的思想,在他们成长路上生根发芽。

生活中各处堆叠着各种各样的“宝物”,用完的笔芯,喝完随手扔掉的矿泉水瓶,牛奶盒...角落里的快递纸箱只是最为常见的一种,此次垃圾分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带动广大居民朋友体会循环之美的独特魅力,而在日常生活中,还有更多的废弃物品循环利用方法等待着我们去探寻挖掘。

武兆文 许华梅 印庆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