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引导大家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逐步形成垃圾分类及环保意识,形成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的良好社会氛围。8月1日-8月15日,江苏科技大学人文社科学院“保卫地球”实践团开展“贯彻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垃圾分类我先行”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生活垃圾的分类管理,增加了大家对生活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
垃圾分类进社区 环保行动进家门
实践团成员卢昕彤、赵永娟、吕路一同前往镇江市丹徒区崇文社区进行了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倡导辖区居民在生活中践行保护生态环境、了解垃圾分类的益处,让辖区居民人人参与到垃圾分类的实践中来。当天实践团成员耐心地为社区居民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点,并且让社区居民了解垃圾的来源,使社区居民懂得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垃圾分类初相识 理论知识记心中
实践团成员同大家分享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主讲人卢昕彤同学从“什么是垃圾分类、为什么要垃圾分类、如何垃圾分类、如何实现垃圾分类无害化、如何做到垃圾减量”五个方面向同学们进行了生动而又有趣的介绍。
五湖四海齐协力 垃圾分类入人心
实践活动期间,身处五湖四海的“保卫地球”实践团成员也向大家介绍了自己家乡的垃圾分类举措。来自天津的尹佳榕同学以“一袋垃圾的‘奇幻漂流’”为主题向大家介绍了中新天津生态城对于垃圾分类的举措;来自江苏宿迁的尹子沐同学为大家展示了宿迁市为垃圾分类做出的努力;来自重庆的黄盼同学向大家分享了重庆垃圾分类鼓励措施。
游戏来把垃圾分 切身经历勿忘记
除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保卫地球”实践团还为同学们准备了有趣的小游戏,让每位同学写出一种自己认为最难分类的垃圾,将同学们进行分组,让同学们将之前写出来的垃圾分类到相应的垃圾桶中。通过游戏的方式不仅使参与的同学了解到了自己不熟悉的垃圾如何分类,激发了同学们对垃圾分类的兴趣,还加深了同学们对垃圾如何分类的印象,使其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之中。
本次“贯彻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垃圾分类我先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引导了大家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还加强了垃圾分类意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增强生活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养成日常垃圾分类的习惯。通过此次活动,为垃圾分类的宣传工作注入了青春活力,也激励同学们树立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为“绿水青山”的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尹佳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