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学院开展“助力垃圾分类 共创绿色家园”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江苏省委“垃圾分类 青春助力”的号召,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进一步建设美丽舒适的生态家园,江苏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绿色青道夫”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7月3日至7月8日组织开展“助力垃圾分类 共创绿色家园”的调研宣讲活动。团队在南京市、扬州市、溧阳市等地开展了一系列有关绿色文化风尚的实地参观、走访调研与宣讲活动,在了解当前城市基层垃圾分类和循环再利用现状的同时,积极当好垃圾分类的宣传者、推广者、践行者,为全面推进城市环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注入力量,共同打造垃圾分类、低碳生活的城市文明新风尚。

7月3日,团队成员从了解垃圾收运处置入手,参观了南京市江宁区汤山垃圾分类宣教中心。通过参观了解垃圾前期分类投放和后期回收处理的系统工程,团队成员学习到垃圾分类的系统知识,意识到科普垃圾分类不仅仅像将垃圾分类放置那么简单。汤山生活垃圾综合处置中心的工作人员也强调,垃圾分类不只是社区居民的事情,后期垃圾综合处置中心也会对垃圾进行分类运收、分类处置,做到环环相扣,形成良性系统。通过此次实地参观,成员们对垃圾处理工作有了大致了解,并以此为依据,策划展开了后续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为了深入开展垃圾分类工作,继续营造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提升居民群众垃圾分类意识,践行环保、低碳生活理念,将垃圾分类的宣传活动推广至千家万户,7月4日至7月8日,团队成员返乡后分别在溧阳、扬州等地,同社区、学校的工作人员联系,展开了垃圾分类前期的宣讲活动。通过现场讲解、创意绘画等生动有趣的宣传方式,提高居民进行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引导每个居民、每个家庭都成为垃圾分类的传播者、践行者、督促者,为低碳节能减排贡献力量。 

团队成员王莹返回自己家乡—扬州,联系百花沿河幼儿园老师,为小朋友们开展一场生动有趣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活动现场,团队成员带领小朋友们共同创作绘制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画,在场的小朋友们表现出十足的兴趣。队员还通过趣味生动的动画向小朋友们科普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小小每个人,大大护地球,做到真正从娃娃开始抓起,培养小朋友们正确垃圾分类的意识,形成以小带大、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团队成员马嘉成、华栋炜等人返乡后积极在社区对周围的活动人群进行调走访交流,调查广大群众对垃圾分类投放的参与积极性,以及居民们对垃圾分类的态度,了解周围居民在当地政策的帮助下是否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并倡导更多居民参与其中。

从“一个筐”到“四个桶”,从“嫌麻烦”到“新时尚”,推进垃圾分类是一场持久战,从必须着眼长远,绵绵用力。此次“助力垃圾分类 共创绿色家园”暑期社会实践,“绿色青道夫”团队真正了解到垃圾分类上还存在后端处理水平有待提高、各项机制还不完善、社会意识还不健全等问题,更使团队成员认识到对于垃圾分类的推行必须要一步一步地进行和完善,要深化自身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垃圾分类的知晓度、认同度和参与度,不断引导居民从身边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科学开展生活垃圾分类,促使垃圾分类行为深入人心,共同建设美丽宜居的生态环境。

王莹 吴颖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