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衿之志,履践致远。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好地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6月28日至7月2日,履践致远实践团前往镇江市京口区和润州区开展了“学思践悟二十大,志愿精神永流传”社会实践活动,以青少年、老年人群、镇江市市民等为服务对象,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敬老院、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扶弱助残、敬老爱老、服务群众等工作。
携手社会力量,展现青年风貌。6月28日,实践团成员前往镇江市京口交警大队镇江路岗。京口交警大队民警先对实践团成员进行了岗前培训,学习交通法规和指挥手势。在培训中志愿者们对日常的交通常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交通法规对一个城市交通安全和交通活动的重要性。随后,志愿者们在交警的带领下亲身体会到了交警在路口执勤的情形,同学们手中握着交通指挥红旗,耐心地劝阻逆行的电瓶车驾驶员,有序地维护着路口的交通纪律,引导广大市民遵守交通法规,树立“一盔一带、安全常在”的安全防护意识。在指挥交通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用实际行动诠释志愿服务的真谛,营造了和谐的社会氛围,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践行志愿精神,诠释青年担当。德乃人之本,孝为德之先。6月29日,实践团成员在中鼎养老负责人的带领下前往秀山美苑老年活动中心。活动伊始,实践团成员亲切地和老人唠家常,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健康状态,叮嘱老人要注意身体。志愿者们贴心的问候、暖心的建议与老人们亲切的回应、热情的分享,使活动的开始便洋溢着温馨的氛围。接着,伴随着舒缓的音乐,实践团成员从“起势”到“收势”,一招一式耐心讲解每个动作,教老人太极拳,静心感受太极拳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内涵。在棋室,两位老人棋友围坐在桌前,全神贯注地展开“博弈”。老人们时而沉思运筹,时而果断出击,步步为营,思维敏捷,进行着激烈的“角逐”,现场热闹非凡,呈现出“棋”乐融融的生动场景。实践团成员也加入其中,与老人一同探讨棋艺,收获颇丰。
孝敬老人是中国传统美德,作为大学生,有义务继续发扬这个绵延千年的传统美德。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为老人送去温暖与关怀,树立榜样,营造全社会尊老敬老爱老的风尚,每个人理应为此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
积极扶残助弱,凝聚青年力量。残疾儿童作为一群特殊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关爱,7月1日,实践团成员前往镇江市社会福利院,看望关怀这里的残障儿童。刚步入福利院内,志愿者们就被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所感染,他们并未被残缺的身体所束缚,像一只只活泼的小精灵,尽情释放着自己的快乐。看到志愿者们的到来,他们用力挥舞着双手,扬起可爱的笑脸,表达着他们热情的欢迎。志愿者们为孩子们带来了文具、图书和玩具等,同孩子们一起玩游戏、绘画,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孩子表现出了同普通孩子那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的作品富有个性与趣味,孩子的童真与机灵尽显无余,他们虽身体残缺,但他们的精神在这个充满爱意与温情的社会中依然饱满富足。
每一名残疾儿童都是“折翼的小天使”,他们同样有着自由飞翔的梦想,他们需要社会更多的关心和关爱,来帮助他们托起那飞向天空的翅膀。
赓续红色血脉,传承青年使命。党的二十大报告对于发扬志愿服务精神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肯定,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目标和措施,为推进志愿服务事业做出了清晰的指引和规划。7月2日,实践团成员组织了一场交流会,集中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并对本次志愿服务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详细的回顾和总结,分享自己的实践收获。在此次交流会中,成员们表示:青年志愿者是推动志愿服务事业不断发展和深化的重要力量,应具有积极向上、开放包容、勇于担当、热心公益等品格,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青年志愿者,既要拥有无私奉献的爱心;也要具备强健的身体素质和奉献精神。大家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全心全意为他人奉献。
新时代需要新作为,新时代呼唤新担当。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积极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向社会传递了正能量,展示了青年志愿者的风貌,实现了青年志愿者的社会价值。
青年一代掌握着先进的生产力,先进的文化方向,他们是实现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的创造者和先躯者。青年志愿者行动能够鼓励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志愿从事社会公益和社会保障事业行列中来,让其从中获得或加强已掌握的学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其在服务社会的同时,培养形成一种奉献精神,使其更加积极地投入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中去,从而对促进社会进步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社会更加蓬勃地发展。
【陈玉婷 金云洁】